地形地貌
凌源市地处辽西低山与丘陵地形区的中部,属华北山地与高原一级地形区。境内广布低山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排列,具有平行岭谷地貌特征。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中部略呈隆起。最高点在西南部,主峰红石砬海拔1256.6米,最低点在南部青龙河出境处,海拔290米,全境平均海拔552.1米。
山 脉
山地面积198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5%,属努鲁儿虎山、七老图山、燕山与松岭山的分支和余脉;丘陵,面积84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7%,主要分布于山地外围,盆地河谷边缘地区,以北部、东部和南部最集中;盆地,面积452.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8%,面积较大的盆地有4个:小城子——万元店盆地、三十家子盆地、四官营子盆地、三家子盆地;较大河谷4条:大凌河西支谷地、青龙河谷地、渗津河谷地、黄金带河谷地。
河 流
凌源市境内主要有四大水系:大凌河西支、青龙河、渗津河、四官营子河。境内河流总长度1164.4公里,河网密度为0.36公里/平方公里。凌源境内河流的特点是:河谷处于未形成阶段,河叉多,呈分散型东西或北南汇入干流。受降水集中、地面坡度大、覆被率低等影响,形成非饱和产流模式,降水大部分汇成地表水排泄于河道,平时支流干涸,汛期则泛滥成灾。主要河流有:
【大凌河西支】大凌河西支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郑杖子乡南塔子山余脉,于本市宋杖子镇康官营子村入境,经河东、瓦房店,于乌兰白镇进入喀左县境。本市境内河长51.5公里,流域面积17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41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85.26毫米。大凌河西支主要支流有3条:驿马吐河、热水汤河、黄金带河。
【青龙河】青龙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乡贺家沟,于三十家子镇北宫村入市境,经刘杖子乡、前进乡、刀尔登镇入河北省青龙县。本市境内河长50.49公里,流域面积150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2613亿立方米。青龙河主要支流有3条:小甸子河、回流水、茶棚川水。
【渗津河】渗津河发源于三家子乡平顶山,河源高程1056米,由南流向东北。经沟门子、三家子、天盛号、四合当、五家子等乡入喀左县境。本市境内河长45公里,流域面积677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是四合当河。
【四官营子河】四官营子河发源于牛营子乡邢杖子,河源高程851米,由西向东,于四官营子镇窑上村入喀左县境。本市境内河长33.65公里,流域面积232平方公里。
气 候
凌源市地处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燥寒冷期长,春秋季风大,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以低山丘陵地为主。南北跨越近一个纬距,东西相隔近一个经度,境内多低山丘陵,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中部高四周低。复杂的地形、地貌分布,使得凌源气候资源分布复杂多样;从南到北存在一定的气候差异。但光照资源无论南北都极为丰富,热量资源南部高于北部;水分资源南部多于北部,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凌源属于半干旱、半干燥气候。春季少雨干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发生;夏季高温多雨,间有局地暴雨、山洪发生;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多偏北大风。
【气温】凌源境内年平均气温8.7℃,7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0℃,最冷期出现在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5℃;历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8.0℃,历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8℃(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00年7月14日,温度为43.3℃,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90年1月31日和2001年1月15日,温度为-27.9℃);历年平均≥10℃积温为3443.1℃,累年≥35℃天气出现61天;无霜期长达130—160天。
【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79.4毫米,从地理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年最多降水量为654.2毫米,出现在1994年;年最少降水量为321.0毫米,出现在1999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31.9毫米,出现在1994年7月13日、其次是2005年7月11日降水量为124.7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5%,该时期为凌源的雨季、汛期。
【日照】凌源境内年日照时数为2748.1小时。
【风】境内全年大风(≥6级)平均为60——120天,但累年年平均风速只有2.4米/秒。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从2008年9月开始到2009年10月,凌源市根据全国统一要求,进行了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土地总面积为328237.91公顷(4923568.65亩),比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时土地总面积327976.02公顷多出261.89公顷(3928.35亩)。其中耕地面积62735.54公顷(941033.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11%;园地面积为18860.12公顷(282901.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75%;林地面积为114552.73公顷(1718290.9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90%;草地面积106273.98公顷(1594109.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2.3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4621.77公顷(219326.5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5%;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949.34公顷(89240.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930.21公顷(58953.1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0%;其它土地1314.22公顷(19713.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0%。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统一要求,此次调查将土地类别共划分为8个一级地类。本市土地资源8种类型中各二级地类所占比例如下:在耕地面积中,旱地面积最大,为45815.1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3.03%;其次是水浇地,为16861.8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6.88%;水田的面积最小,为58.4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09%。在耕地面积中≤2°的平地面积16135.63公顷;2°—6°的坡耕地23155.91公顷;6°—15°的坡耕地20108.90公顷;15°—25°的坡耕地2812.49公顷;>25°的坡地522.61公顷。园地面积中,果园面积18853.76公顷,在占园地总面积的99.97%;其它园地6.36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0.03%。林地面积中,有林面积为96279.08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84.05%;其它林地面积9533.91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8.32%;灌木林地最少,为8739.74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7.63%。草地面积中,其它草地面积106271.04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99%;天然牧草地面积为1.22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比例小于0.01%;人工牧草地面积为1.72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比例小于0.01%。在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中,城市用地面积为1684.23公顷,占城镇村工矿用地总面积的11.52%;建制镇用地面积为518.53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3.55%;村庄用地面积为10894.38公顷,占城镇村工矿用地总面积的74.5%;采矿用地和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分别为1314.36公顷和210.27公顷,各占城镇村工矿用地总面积的8.99%和1.4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中,铁路用地面积为519.91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8.74%;公路用地面积为1453.85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24.44%;农村道路用地面积为3973.03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66.78%;机场用地面积为2.55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0.04%。在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中,河流水面面积为3272.81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83.27%;水库水面为177.49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4.52%;坑塘水面为80.07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2.04%;内陆滩涂为218.83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5.57%;沟渠面积为78.35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1.99%;水工建筑用地102.66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的2.61%。在其它用土地面积中,设施农用地面积233.01公顷,占其它用地总面积的16.97%;田坎面积为1075.99公顷,占其它用地总面积的81.87%;裸地面积为15.22公顷,占其它用地总面积的1.16%。
【水资源】全市分大凌河、青龙河两大分区、10个水资源区,其中大凌河流域6个,青龙河流域4个。年均地表迳流量为33588万立方米,频率为50%时为29893.32万立方米;70%时为18809.27万立方米;95%时8732.4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2292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8704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50立方米,为缺水地区。
【植物资源】凌源市植物区系属华北植物区系向内蒙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由于受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土壤等诸多因子的影响,形成了辽西特有的生物生存繁衍体系,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现已查明的维管束植物1228种,隶属128科467属。其中木本植物52科122属389种,草本植物为92科381属839种。在木本植物中乔木树种156种,灌木树种217种,藤本树种16种。按野生与栽培种划分:野生树种269种,引进栽培树种120种。在草本植物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41种;种子植物77科364属798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只有人参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核桃楸、水曲柳、紫椴、黄芪、野大豆、甘草、草麻黄、穿龙薯蓣、山茴香等9种。国家珍贵树种黄菠罗、蒙古栎2种。调查鉴定出凌源市野生大型真菌98种,隶属3纲8目28科57属。其中食用真菌42种,药用真菌50种,有毒菇类5种。
在这些植物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即人参,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其中木本植物有紫椴、水曲柳、黄菠罗、五味子、东北茶藨子、胡桃、软枣猕猴桃、草麻黄等8种;草本植物有野大豆、黄芪、甘草、穿龙薯蓣、北重楼、山茴香、十字兰、羊耳蒜、二叶舌唇兰、绶草等10种。境内已列为国家级珍贵树种有蒙古栎、核桃楸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的乔木树种10种,灌木树种3种。省级珍稀树种14种(含栽培种),其中乔木8种,灌木6种。
境内优势地被植物有苔草、野谷草、大油芒、中华隐子草、丛生隐子草、展穗芨芨草、野青茅、翻白萎菱菜、鬼针草、黄蒿等。无论是树种,还是草本植被的种类、单位密度、生长发育状况均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植被的地域性及分布规律十分明显。凌源隐子草、北桑寄生、独根草、猫耳旋蒴苣苔、北京忍冬、木根黄芩等为凌源特有自然分布植物,在辽宁其他县市少有分布。
古树资源。古树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是研究当地森林植被演替及气候变迁等多重因子的活化石。凌源境内树龄200年以上的古树有家榆、油松、侧柏、圆柏、小叶朴、山皂角、麻栎、暴马丁香、毛蒙桑、黄檗、旱柳、国槐、枣、酸枣、白杄云杉、槲树、蒙古栎、辽东栎、花曲柳、色木槭、元宝槭、小叶杨、春榆、胡桃、核桃楸、栾树、桃叶卫茅等20几个树种。其中牛营子乡原供销社院内的1株侧柏及三道河子乡胡杖子西梁的1株油松经沈阳林业职业学院邹学忠、朝阳市林业局闫占山等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鉴定树龄1000年以上,其中胡杖子西梁油松为朝阳市油松王。佛爷洞乡金杖子黄土坎子1株山枣胸围2.25米,树龄1000年以上,为省内目前发现树龄最大的山枣树。牛营子乡牛营子村1株色木槭树龄500年以上;沟门子镇四台子村1株山皂角树龄400年以上,为朝阳市山皂角王。乌兰白镇十二官龙凤沟的1株枣与1株山枣树龄均在400年以上。
【动物资源】截至2018年12月,全市共发现脊椎动物417种,其中鱼类2目4科37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6科21种;鸟类15目53科305种;兽类6目16科49种;隶属5纲27目8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8种。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1种,占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5种的 64.7%。其中鸟类176 种,占辽宁省保护鸟类254种的69.3 %;兽类 10 种,占辽宁省重点保护15种的66.7%;爬行类4种,占辽宁省保护7种的57.1%;鱼类1种,占辽宁省保护鱼类8 种的12.5%。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公布的重点保护“三有动物”261种。已发现记载昆虫种类为11目58科300 种。同时记载蜘蛛纲1目1科1种。
【矿产资源】凌源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产品种较多。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30多种,其中有省内著名的热水汤温泉;储量丰富年产1.5万两的黄金矿;数百亿吨储量的石灰岩、白云岩;亿吨以上含量的珍珠岩、菱铁矿、油母页岩、沸石、玄武岩、辉岩、石英砂岩;储量在数千万吨以上的煤;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的锰铁矿、磁铁矿。另外,碳灰石、萤石、高岭土、膨润土、矿泉水等矿产资源也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古生物化石资源】凌源地区自中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从地理构造上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沉积岩面积达98%。其中中生代地层出露极为广泛,有极其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凌源古生物化石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分布广。遍及全市11个乡镇,仅朝阳市级保护区面积就达2000多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二是种类多。目前已知有20几个门类几百个种类。其中,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类型的孔子鸟、娇小辽西鸟等鸟类化石;有凌源潜龙、中华龙鸟、鹦鹉咀龙、翼龙、满洲鳄等8属8种爬行类化石;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的“攀援始祖兽”等哺乳类化石和中华古果等。三是价值高。凌源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已有十几个品种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娇小辽西鸟是目前世界上鸟类最古老的代表,是原始鸟类向反鸟类演化的中间环节类型,极具科研价值。凌源潜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陆相湖泊中的爬行类之一,为研究水中爬行类的演化、分支首次提供了证据;刘氏原白鲟、凌源东方叶肢介、凌源额尔古纳蚌等都是世界上首先发现的。特别是一个全身披满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发现,再次轰动世界。中美联合科研小组断言,这些化石为鸟类起源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凌源古生物化石不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红山文化——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1983年,在占凌源地域2/3面积的牛河梁,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处约50平方公里的遗址。一座女神庙数处积石大冢群,以及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的类似城堡或方型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女神头像、玉佩饰、石饰和大量供祭祀使用的器具。尤其出土的两件龙形玉器,最受瞩目。2003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第16地点中心大墓进行了最后发掘,发掘面积1575平方米,发现了红山文化墓葬6座,出土了大型玉人、玉凤等珍贵文物470余件,并且在一座墓葬中发现了第三件玉雕龙。玉雕龙又叫猪龙形玉佩饰。由于它以龙为形以玉为质,因而,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图腾的印迹。这一系列的发现,证实在5000多年前,牛河梁已经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了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余年。这项考古新成果的出现。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学科的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同时,红山文化墓葬的独特之处,即只随葬玉器。牛河梁的1号冢是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墓葬之一,在其丰富的随葬品中,竟然没有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普遍随葬的陶器。根据红山文化已发现的墓葬及随葬品,可以得出红山文化具有“惟玉为葬”特征的结论。同时,如果把出土的一些玉器同《周礼》中记载的六种玉礼器“璧、琮、圭、璋、琥、璜”相比较,可以发现,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具备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礼”的雏形。“惟玉为葬”的实质乃是“惟玉为礼”。玉器是红山文化的精髓,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1988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大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