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凌源百合节非遗中心展示展演展销活动
发布日期:2022-12-14 信息来源:凌源市
浏览:

2022年9月9日,由中共凌源市委、凌源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花卉协会支持,中国百合博览园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凌源百合节暨凌源市撤县设市30周年的盛会,于中国百合博览园顺利召开。

凌源市非遗中心于9月9日至9月12日携秀塔书院文创基地的部分文创项目负责人,以及其他具有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了一次与全国各地游客零距离亲密接触的大型展示、展演、展销的活动。

非遗项目位于百合博览园右侧的第一个展厅,是游客入园的第一站。宽敞明亮的半透展厅内,入口处便是凌源非遗的国家级项目“凌源皮影戏”的展示展演活动现场。凌源皮影戏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2011年经联合申报,包括凌源皮影戏在内的中国皮影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透明的影窗成为了人们入园的屏风,优雅动人的文戏、铿锵激昂的武场以及无数民间经典曲段被6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的色彩艳丽、雕刻精美、活灵活现的驴皮影偶,配以凌源皮影优美婉转的唱腔与恰到好处的乐队伴奏,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上至花甲银髯,下有稚嫩黄口,无不为皮影戏精彩的演绎深深吸引……

很荣幸省级、市级非遗中心的领导也见证了凌源皮影的风采,凌源皮影戏的惠民展示展演活动为广大游客带来了回味良久的文化大餐。

展厅前排右侧花丛边上是秀塔书院“葫芦翁”刘永锡的烙画工作室展位。葫芦从古至今被人们用来化解邪气,增加财运的风水用品,葫芦的谐音也就是福禄枝叶繁茂,多果的藤蔓与多籽的葫芦代表“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烙画也称烫画、火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结合葫芦自身的文化内涵,根据各种葫芦的不同造型,绘有工笔花鸟、人物、鱼纹、云纹、篆字、工笔重彩、掐丝四神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凌源玉雕是一项发源于民间的玉石手工加工雕刻工艺,分布南街、北街。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用岫玉制作的玉龙、玉猪、人面纹玉、兽面纹玉琮等“素活”工艺品。该项目于2012年入选朝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展位位于展厅左侧花丛间,人物、动物、禽鸟、花卉、小件配饰等五大类展品共20多个品种。

非遗展厅里面右侧是凌源剪纸的展位。凌源剪纸2008年入选辽宁省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凌源剪纸在当地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活动,具有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装饰感强等特点。人物、动物、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婚葬、寿筵等在内的民俗活动都在剪纸中有所呈现。刀味与纸感将凌源剪纸体现得淋漓尽致。

紧邻凌源剪纸展位的是省级影雕传承人于化臣的“振声影雕”与县级影雕传承人张佐飞的“凌源影韵”两个非遗展位。凌源影雕是凌源皮影戏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皮影戏影偶的重要来源之一。影雕作品除了用于表演之余,因其造型精美、题材广泛、色彩丰富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外国朋友的青睐与收藏。

进一步落实了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辽宁省人民政府惠民实事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此次活动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凌源非遗的窗口。

“凌源影韵”右面是杨胜利宫灯制作技艺的展位,该项目于2017年入选朝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造型精美、用料讲究、能拆能卸、便于收藏。骨架多采用红木、紫檀等硬木。品种有清式、明式、现代式等。灯面设计新颖,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内涵丰富、造型典雅、做工考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作坊主要集中在北街。

杨胜利宫灯制作技艺展位的右面是秀塔书院文创基地部分文创工作室的展位:“凌水印坊”和“怡荷轩女子工坊”。

“凌水印坊”是秀塔旗下李兆林负责的文创工作室,凌水印坊工作室创建于2010年,是由篆刻家李兆林、刘欣、赵英、封晓鸣等召集同仁发起创立的,李兆林为工作室主创,以“切磋印艺,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主要是以公益活动的形式,交流书法篆刻艺术的工作室,多年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书法篆刻人材,为“牛河梁印社”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凌源的印学研究及书法艺术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作品古朴、优雅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怡荷轩女子工坊”成立于2012年,由赵英创办,属于秀塔书院旗下的文创工作室,是以布艺彩绘为主题的手工制作工坊。以国画、水粉画、油画等技法为基础,绘制各种服装、布艺包、帆布鞋、围巾、抱枕、茶旗等布艺彩绘产品。通过雅集、培训、公益活动对外交流,以提升布艺彩绘艺术的更高境界,让艺术走进百姓生活中。

凌源非遗于第四届中国凌源百合节暨凌源市撤县设市30周年盛会上为期四天的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让前来欣赏百合盛会的人们领略到了凌源非遗文化的魅力与风采,是非遗文化连接现代生活的窗口和纽带,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