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我经营暖室、冷棚有20栋,兼营繁育花卉种球、销售进口优质种球等业务,年收入有50万元以上,同时我还引领周边花农积极种植,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带富其他农户。”凌源市东城街道辛杖子村致富带头人马新月对记者说。辛杖子村是凌源花卉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如今,花卉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凌源市不断加大对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拿出1000余万元对集中连片小区建设、新品种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予以补贴,每亩温室补助1万元,冷棚补助2000元,同时严格实施“绿色通道”畅通工程,整合项目资金向花卉产业倾斜。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凌源花卉已经形成了北方地区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全市现有花卉种植面积2.1万亩,年产鲜切花2.3亿枝,种球0.3亿粒,产值突破6亿元,最高每亩纯收入超过10万元。被辽宁省政府确立为“一县一业”重点扶持产业,先后获得“中国百合第一县”“全国花卉电商产销模式示范县”“辽宁省花卉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称号。凌源市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亚洲百合、唐菖蒲种球繁育基地,在我国花卉界享有“南有云南,北有凌源”的盛誉。
凌源市在抓好花卉产业发展的同时,抓好市场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截至目前,凌源花卉已注册商标10余个,“凌馨”牌花卉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在市场实行统一包装、统一运输、统一品牌的“三统一”。连续举办四届百合节,吸引国外十几家公司和全国四大产区企业、种植户、花店进行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凌源百合”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东方百合为例,全国种植量为2亿粒,凌源种植量为0.5亿粒,占全国的25%。近几年,“花的名义”“帝壹电子商务”“易花电商”等电子商务业花卉销售平台的建立,推广O2O(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拓宽了花卉销售渠道,让凌源花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先后在十几个国外种球公司设立了种球种苗销售处。凌源市政府与国航国旅航空公司签订了花卉空运协议,有6台专业运输车辆开通了北京机场运输通道,使凌源鲜花在24小时内就可到达全国各地。目前,凌源花卉市场日均交易量60余万枝,最高可达200万枝,花卉市场的鲜切花、种球等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500多名经纪人活跃于市场和全国各地。
虽然凌源花卉产业规模较大,但生产形式以冷暖棚为主,导致品种单一、销量受限,产业优势并未完全发挥。针对这一状况,凌源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花卉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功能为一体,打造花卉产业“一条龙”服务。日前,中国百合博览园、110亩花卉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中国百合博览园一期占地600亩,包含3个5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及近百亩露天花海,倾力打造永不落幕的百合节。围绕设施化、园区化、数字化、全链条布局等发展思路,凌源将推动花卉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最终打造成集花卉种球研发、交易流通、示范性生产、文化旅游与花卉深加工融合发展的“北方花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下一步,凌源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优化产业布局、调优品种结构、推进数字赋能,强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带动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把凌源市打造成真正的“北方花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超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