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莹莹、冀恩林、白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年初以来,我市为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为创建理念,狠抓重点问题,强力推进工作,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统筹谋划,全面部署创建工作
制定2022年创城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十大提升行动”,落实53项具体工作,建立创城工作责任清单,做到工作要求、测评标准、具体单位及负责人“三明确”;细化创城任务分解表,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有效推进各项测评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下发《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指导手册》,明确38个实地点位建设标准、材料上报标准,为各项创城工作标准提供依据。
二、强力推进,副县级领导实地督导
由全市20个副县级以上领导带队,采取“四不两直”工作模式常态化、清单化、工程化对全市31个重点难点问题点位进行督导,对存在的问题由新闻媒体进行曝光,明确各点位整改限期,并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回头看”,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点位及责任单位进行二次曝光。截至目前,已下发“创城曝光台”“交办通知单”15期,组织召开空中线缆、窨井盖破损现场办公会2次,有效推动解决创城重点难点问题。
三、狠抓重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集中整治,清理城区乱象。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集中清理沿街公共设施上小张贴、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1万余条,更新主要干路垃圾桶100余个,持续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全力保障人居环境对标达标。二是见缝插绿,提升城市颜值。围绕老宽线、凌中周边、凌滨路等地栽植乔木2.5万余株、栽植补植绿篱2.4万株、新建花池1500平方米;完成滨河二期西侧游园建设工作,新增绿地面积5400平方米;城区内新增花箱、挂花等300余组;城区周边种补植草花1万余平方米,进一步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提升城市绿化品质。三是稳步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增建无障碍通道4处,完成主次干道、广场、人行步道、油路坑槽增铺及维修3.8万平方米;维修清理隐患窨井盖、水篦子2400余座;更换树坑石140余座、调整边石1600多延长米;打通断头路3条;疏通堵塞雨污管道1.6万多延长米;完成“七桥”亮化工程建设,更换LED灯头300余座,着眼城市短板,加紧完善基础建设。四是营造氛围,提高创建水平。在重点测评点位建设完成15处公益景观小品,有效提升城市品位;编发创城简报7期,对各部门单位在创城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引导激发全市各单位提升创建能力。五是加强宣传,提升群众知晓率。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创建文明城市 构建和谐凌源”等专题专栏,发布创城稿件400条、短视频32期、宣传图片76张;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发布创城稿件76篇、新闻83条、公益广告28张;同时结合“爱国卫生月”等重大主题活动发放“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宣传手册、彩页3000余份/张,布设条幅40余条,在多方位、多层次的浓厚宣传氛围中,群众知晓率显著提升。
四、文明实践,形成常态工作机制
一是深度融合,服务大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调动志愿服务力量,常态化组织开展“春暖辽宁 凌源同行”“传承雷锋精神 建设美好家园”、理论宣讲、人居环境整治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32次,截至目前,我市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580场次,参与志愿者5438人,受众人数约10万余人。二是形成制度,常态长效。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意识形态考核工作内容,要求全市各部门单位年度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2次,同时将每月10日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日,要求各分中心、所(站)志愿服务队按照每月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的标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我市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引领群众、服务群众作用。三是发挥作用,助力创城。针对创城工作,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岗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各单位每周300余名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时段全部驻守在16个重点交通路口负责文明交通引导工作;同时全市各单位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1000余名在职党员及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深入包保街道、社区开展环境卫境整治、清理“三小”等志愿服务工作,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凌源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