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魏国柱、郑国华、沈兰华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坚持推进农村环境常态整治的基础上,以“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六项行动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切入点,强化领导、夯实责任,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工作调度会研究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书记、市长亲自安排部署,要求全市各乡镇街、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相关会议部署,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一、深入实地调研、科学制定规划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结合村情,依托各村文化底蕴、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不同特点,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特殊性和实用性,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要求,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编制单位对各美丽示范村进行设计规划。目前,22个省、市级美丽示范村、7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已全部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
农业部门争取中央、省级资金586.4万元,共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573座,既能够积肥,又能使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消除了污染,杜绝了粪污四溢、蚊蝇乱飞,臭气难闻的现象,改善了农民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林草部门对15个朝阳市级美丽示范村每个村投入绿化资金2万元,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村屯、通道绿化,我市村庄绿化率持续提高。环保部门争取上级资金共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5处,主要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和一体化污水设施处理模式,各污水处理设施均采用暗管雨污分流体制排水,有效解决了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对周边受纳水环境产生危害等问题。我们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加大了地方投入的力度,今年各乡镇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平均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0余万元,有力的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加强综合执法,助推环境整治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要求,不断将综合执法领域向乡镇延伸,依法打击破坏乡镇容貌、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的行为,加大对违法建筑的监察力度。目前,综合执法局已起草《关于推进乡镇综合执法工作方案》,上报市政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中。
四、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在不断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的同时,把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终端匮乏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截至目前,清理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点40处,已建成标准化农村垃圾填埋场一处(杨杖子镇),建成生活垃圾压缩式移动转运站10座,今年上半年已启动试运营。
在此基础上,2020年我们通过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计划在乡镇再建生活垃圾压缩式移动转运站16座(实现大乡镇2座、小乡镇1座)、新建日处理能力100吨生活垃圾中转站3座。目前该项目的前期手续已全部就绪,2020年末省级评审已通过推荐到国家发改委审批。待资金到位后即可施工建设。同时,我们通过申报一般性债券,计划在大棚密集乡镇新建农业废弃物处理项目12个,重点对大棚废弃物和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该项目的前期手续也已就绪,并通过省财政厅委托第三方的资料核查。
今年,市住建局已将该项工作列为重点任务,全力推进以上项目尽早落地,届时,全市农村生活垃圾从分类收集、运输到终端转运、处置工作各环节将全部贯通,从而实现“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目标,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五、探索实施垃圾分类模式,完善处理体系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原则,有序推进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工作。下一步,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和美丽示范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示范村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达到95%以上。利用“五比一奖”活动,对垃圾分类较好的农户奖励积分;采取可回收生活垃圾兑换生活用品等方式,逐步推进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此外,还要加大地方投入的力度,实现户配置垃圾分类箱、村配置垃圾车、垃圾收集点,初步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运行体系。
我市今后将在市人大和各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让广大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单位负责人(签字):刘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