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凌源市2020年财政决算(草案)的
报 告
——2021年7月21日在凌源市
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程广东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2020年12月23日召开的凌源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凌源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现在,2020年财政决算已经编成,我受市政府委托,向会议作关于2020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完成情况
根据正式编成的财政决算,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500,18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062万元,同比增收10,835万元,增长10.2%;上级补助收入351,21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31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95万元;调入资金26,19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是:
(1)税收收入完成79,127万元,同比增收3,811万元,增长5.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7.6%。
(2)非税收入完成37,935万元(含教育附加2,682万元),同比增收7,024万元,增长22.7%,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2.4%。
2.支出完成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498,97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5,777万元,同比增加13,159万元,增长2.9%;上解支出30,23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2,95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875万元。
(2)国防支出93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15,930万元。
(4)教育支出83,019万元。
(5)科学技术支出1,100万元。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253万元。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710万元。
(8)卫生健康支出24,599万元。
(9)节能环保支出6,987万元。
(10)城乡社区支出35,431万元。
(11)农林水支出103,634万元。
(12)交通运输支出13,595万元。
(1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4,159万元。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841万元。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411万元。
(16)住房保障支出38,358万元。
(1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497万元。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320万元。
(19)其他支出1,995万元。
(20)债务付息支出1,964万元。
(21)债务发行费用支出6万元。
3.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含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418,463万元,其中:本级收入93,06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93,486万元,调入资金26,16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9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319万元;支出总计417,247万元,其中:本级支出393,309万元,上解支出20,98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957万元;本级结转1,216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4.收支平衡情况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相抵后,年末滚存结余1,216万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实现了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基金总收入109,396万元,其中:基金收入81,28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768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3,345万元。基金总支出109,308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107,963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345万元。政府性基金年终结余8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25,176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9,38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1万元,上年结转5,73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总支出5,119万元,调出资金19,278万元。收支相抵后,当年结余779万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2020年,社保基金收入完成151,569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6,98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80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基金收入27,292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1,52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7,64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10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714万元。
2.2020年,社保基金支出完成148,588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5,94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4,88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基金支出37,511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4,92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3,70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82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796万元。
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结余2,98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8,805万元。
二、2020年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收入管理,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重点工作,在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强化收入征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062万元,增长10.2%,其中乡镇级完成23,995万元,增长3.4%。
(二)坚持底线思维,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坚持把“三保”放在地方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积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六保”工作,特别是强化保“基本民生”和保“基层运转”。2020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6.5亿元,增长3%,其中:八项重点支出完成28.6亿元,增长0.6%。二是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节用裕民的思想,全年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项目支出1.3亿元,压减比例53%。
(三)积极向上争取,有效缓解支出压力。紧紧围绕国家东北振兴、省政府突破辽西北等战略深入实施,紧抓中央扩大专债发行规模和扶持新基建投资政策机遇,重点争取特殊转移支付、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务,并积极协调各部门包装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深加工、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好项目、大项目,2020年争取到位397个项目54亿元,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有效弥补疫情造成的减收增支缺口。
(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一是以债务管控为抓手,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全年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本息3.8亿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二是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本级财力投入3,410万元,推动脱贫攻坚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平稳过渡。三是针对污染防治重点领域投入资金5,330万元,支持污水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抓“厕所革命”,推进“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建设,全力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福祉不断增进。一是坚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安排疫情防控资金4,592万元,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二是坚持就业优先,支持就业再就业投入4,600万元,配合人社部门开展职业技能人员培训2,946人次,并对全市公益岗进行核查和不断充实。三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平优质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巩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支持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年教育支出达8.3亿元。四是全力以赴兜底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五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向贫困村(边缘村)倾斜,新建一事一议村内水泥道路183.3公里、美丽乡村10个,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六是加大对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投入,安排城市建设养护资金4,654万元,弥补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七是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2020年投入信访维稳经费1,050万元,维护社会公共安全5,889万元,优化营商环境支出245万元,风险防范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发展和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六)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保障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扶持园区及企业项目建设。安排工业发展资金3.8亿元,重点扶持了三星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炜盛玻纤、中玻、致远金融物流、新材料飞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拨付资金4.4亿元,用于经济开发区项目前期资金、招商引资费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2020年实施飞地项目130个,其中:落地开工项目62个,签约项目31个,在谈项目37个,27个乡镇街飞地项目实现全覆盖。
(七)持续加强财政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盘活存量资金6,918万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在全省率先推进预算“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了预算管理的整体性和操作的便捷性。三是积极开展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实现财政部门与人大的实时互联互通,将政府及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置于人大监督之下。四是依法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强化数据分析,管控库款规模,建立健全财政国库库款预测预警监控管理长效机制,将每月库款余额保持在合理区间。六是按照暂付款项消化方案,完成消化暂付款项任务22,623万元。七是加强政府采购、评审约束管理。全年政府采购资金12,125万元,节约资金1,066万元,节支率为8.8%;评审审定金额105,927万元,节约资金14,093万元。八是不断完善惠民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当年发放项目111项,累计发放资金达19亿元。九是推进全面绩效管理,2020年部门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实现全覆盖,形成了事前论证、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
各位委员,虽然财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同时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主要民生政策持续扩面提标,财政收支“紧平衡”特征更加明显,收支矛盾更为突出。二是部分乡镇财政运行困难,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需提高。三是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且政府偿债进入高峰期,财政偿债承压加剧。四是资金绩效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结果运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年,把握好新形势新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为确保在开局之年开好头、布好局,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好财源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发展机遇,为新经济开辟产业新业态,让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我市找到新场景。一要支持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改造升级“老字号”,支持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努力改变以高耗能为主的相对单一的工业结构,推动落后产能“腾笼换鸟”;促进深度开发“原字号”,支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逐步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鼓励培育壮大“新字号”,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引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加快新兴产业快速投产达效、落地生根。二要全力支持壮大四大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凌源市钢铁冶金千亿产业集群、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的集聚效应,为转型发展提供一流的载体支撑。三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培育一批“雏鹰”、“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大力扶持高成长性、增值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科技金融结合,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向成果转化聚集。
(二)着力抓好收入管理,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持续贯彻落实财政预算收入由约束性转向预期性的规定,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一要强化收入征管。全面开展税源企业拉网式摸底调查,动态掌握税源企业增减情况,科学预测税源发展趋势。发挥综合治税信息平台作用,及时发现涉税风险点,挖掘征收潜力,堵塞征管漏洞。同时,联合税务部门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纳税人税款缴纳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二要突出资源统筹。打破资金使用界限,建立健全同一领域不同渠道财政资金、不同年度财政资金、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整合机制;依法盘活长期低效、闲置、分散零碎以及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要把“多个龙头的水”汇到一起,统筹用好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债券资金。要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到期项目和政策集中清理,该调整的调整、该退出的退出,避免出现“万岁项目”,为财政资源统筹留出空间。三要提高收入质量。健全完善收入监控体系,坚决防止收取“过头税”,严禁虚增财政收入等违规行为,做到既要“量”的增长又要“质”的提高。
(三)着力抓好向上争取,提高财政调控水平。一要研究政策抓争取。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政策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深挖细研政策导向,结合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对接好重大举措,努力把上级政策转化为推动财政事业的红利和资源。二要储备项目抓争取。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质量走”的原则,协同发改等有关部门提前找准项目载体,加大包装谋划力度,重点突出成熟优质项目和在建项目,并探索建立跨行业的项目组合申报机制,提高项目库建设质量,确保上级有投向政策、手中有符合条件申报项目,避免出现“钱等项目”现象。三要沟通对接抓争取。要加大与上级对口部门沟通联系,打好 “优势牌”“工作牌”,全力争取政策资金,2021年争取完成向上争取资金60亿元。
(四)着力抓好支出管理,强化财政使用绩效。一要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以绩效为导向,健全完善加快财政支出进度长效管理机制,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力争资金早支出、早使用、早见效,特别要加快债券资金拨付使用,避免沉淀闲置。二要坚持过紧日子,在切实保障“三保”等刚性支出的前提下,筹集更多资金支持高质量发展,尽量把各渠道的资金打捆使用,力争在经济发展的中央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出成效。三要用好直达资金。今年,中央财政将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我们要提前谋划做好准备,确保财政资金更准、更好用到位,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四要强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减少预算随意性,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除必要支出外,执行中原则上不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必须出台的政策原则上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解决,同时要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凡是评估认定不具备实施条件、超出财力可能的支出政策,一律不得实施。五要要突出绩效导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绩效管理节支增效的作用,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坚决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五)着力抓好风险管控,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一要严控债务风险。严格政府债务负面清单管理,提前摸清到期债务底数,确保到期政府债务本息有偿还来源。要落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增量,依法做到开好“前门”、严堵“后门”。二要积极清理消化暂付款。严格落实省、市财政暂付款风险管控工作方案,进一步摸清暂付款底数,对每笔暂付款按使用性质、借款时间、借款期限分门别类,并根据自身财力,在保证“三保”支出基础上,采取年初预算安排、盘活存量资金、追缴核销等途径及时消化暂付款。三要防范“三保”风险。要切实履行兜底责任,保障“三保”支出需求,落实工资专户等制度机制,确保国家省定工资、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六)着力抓好民生保障,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一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为疫情防控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为全市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二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民生提标政策,持续筑牢基本民生安全网,保障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三要健全财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并加快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四要支持生态补偿机制落实,保障改善生态环境。五要积极助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智慧城市、数字凌源”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能力。补齐各项民生短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着力抓好改革落地,健全现代财政制度。一要深入落实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坚持“先定项目再定预算”的原则,建立健全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增强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起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体系。二要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以一体化平台为依托,整合系统、拓展功能,着力推动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各环节深度融合。三要统筹财政发展和安全。要持续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将举借债务纳入法制轨道,严格债务限额管理。建立举债同偿债能力相匹配原则,严控财政风险。继续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四部预算的统筹衔接。加强公共资源综合管理,将依托行政权力和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各项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权拍卖收入等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管理。
(八)着力抓好财政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要强化法治建设。推动预算法实施条例等制度落实,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责任追究倒查、纠错问责机制,织密依法理财制度笼子。强化政府预决算等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打造“阳光财政”。二要强化资金监管。健全财政资金监管全覆盖和财政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联审机制,严格履行法律审核、依法定性、移交处理等程序,实现“全程监管、全面覆盖”。三要强化会计、政府采购等中介机构监管,规范内部治理和提高执业水平。
各位委员,成绩的取得增强了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主动作为,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奋力开创全市财政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