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杖子镇代表团:
你们提出的《关于规范市场管理打造绿色农产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局始终把规范市场管理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我局不断加大对农民培训、农产品检验、农资市场管理的力度以及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加大农民培训和宣传力度,让百姓认识到打造绿色农产品的重要性方面。
我局责成直属单位农广校负责培训农民工作。重点围绕设施黄瓜、青椒等经济作物高产栽培的管理、设施蔬菜的定植、嫁接技术、育苗常识、病虫害预防及防治技术、市场营销、合作社骨干生产经验交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等内容。通过带领学员到蔬菜大棚里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指导,使每个学员都成为“土专家”“田秀才”。截至目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95人,培训50期,特制宣传读本30000余份。今年受疫情影响,目前仅培训了新型职业农民55人。农广校全体员工自4月22日起,负责人及教师深入我市主要乡镇为学员送去新型职业农民手册和主导产业的培训教材,共计700余本。通过培训很多农民们思想观念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视野更加宽阔,许多先进技术在生产中得以应用和推广,使百姓认识到打造绿色农产品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乡村振兴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在对农产品加强检测和农资市场管理方面
(一)在农产品检测方面。我们农业农村局责成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负责农产品检测和执法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检验中心选取上市量大的蔬菜生产地块为重点抽样检测点,检测范围覆盖全市30个乡镇街,品种包含大白菜、结球甘蓝等15种蔬菜。截至目前,共抽检蔬菜样品2900个,已经完成蔬菜样品检测721个,合格率为99.8%。二是给各乡镇街下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自行监测工作方案》,并为各乡镇街检测站配发检测药品,指导督促乡镇街开展自行检测工作,目前已有6个乡镇街开展自行检测工作。三是每年定期对各乡镇街检测站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主要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技术规范及抽样单的填写、检测数据联网上传、常见问题及简单维护、快速检测数据的统计、汇总及结果分析等内容进行培训。
(二)在农资市场管理方面,主要由农业农村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我局主要负责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前的检验和执法,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农产品进入市场后的检验执法。
1、加强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前的检测和执法力度。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2018至今受理申请农药经营许可300余家。2019年度出动了执法车辆138台次、4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911个次;配合各乡镇街排查农产品生产主体59个;帮助11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申请注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悬挂条幅65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行政立案4起,罚款14084元;先后举办种子、农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班3次,300余名农资经营者、农产品生产单位参加,并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
2、加强农产品进入市场后抽检监测和执法力度。进入市场后,由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我局积极配合,加强流通环节管理。一是加强快速检测。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资近100万元购置了食品快检车,开展食用农产品日常快速检测工作。投资30余万元为7家较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了快速检测仪,加强了市场自身快速检测工作。投资10万余元专门用于食用农产品的监督抽检,2020年计划抽取食用农产品505批次,委托第三方合法检验机构进行实验室检验。二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督促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严格履行进货查验等制度,做到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障。大型超市实行“订单农业”、“农超对接”、“厂超挂钩”、“基地+加工企业+超市”等模式,以保证销售蔬菜来自规模种植基地,生鲜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同时加强农资市场无照经营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强化肥料市场监管。积极引导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三、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社及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方面。
(一)在发展合作社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人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服务指导,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进行注册登记。积极开展省、市两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工作,推广应用中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指导家庭农场及时录入基本信息,规范家庭农场管理,培育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经营管理好、生产效益好的示范家庭农场。力争今年,创建县以上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继续开展家庭农场政策宣传,加大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二是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在自愿基础上,依法组建联合社。今年预计创建县级级示范合作社达4个、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申办“三品一标”,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参加各种展示展销活动,强化品牌建设,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在引进龙头企业方面:一是通过招商引资、“飞地经济”引进农事企业。今年正在实施13个农业领域重点项目,投资3.6亿的泰利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资2.3亿元的朝阳长融汇通鲜杂粮分子改性压榨成型米加工等7个项目已开工。投资1.2亿的北京七上兴城市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投资15亿的广东温氏集团6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等6个项目即将开工。二是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43家。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市场流通等多方面,在保障我市对农产品基本需求的同时,为北京提供蔬菜、杂粮、花卉等优质农产品,努力打造京津冀地区优质“菜篮子”“米袋子”。
(三)在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及可追溯管理体系方面。目前我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反季节无公害黄瓜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反季节椒类蔬菜生产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设施鲜切花生产基地、中国百合第一县、药用百合、中国北方最大的设施鲜切花生产基地、第一产业储备大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同时已经帮助11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申请注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和健康,下一步我局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和宣传力度。围绕培养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不断创新培育模式方法,完善课程内容,把培训场所放在乡村,建立一支来源于农村,成长于农村,服务于农村的专家队伍。二是整合农产品检验中心,加大对农产品检验力度,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完善实验室的高端精准设备,力争能够通过使用高端设备开展更精准的农残检测。同时继续大力打造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好用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三是在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以加强市场监管为重点,严厉打击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违法行为,为打造绿色农产品的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
今后我局将在市人大、各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继续秉承坚持“让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为长期目标,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把中央制定的食品安全责任制贯彻落实到位,不打任何折扣。
凌源市农业农村局